2009.黄仁惠全国新课程一等奖课例:《直棍球》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学 科: 体 育
二、课例名称:“直棍球”
三、执教老师:黄仁惠
四、指导老师:阮光清
五、课型:新授课
六、水平、年级:水平二、三年级
《直棍球》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快乐,探究与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围绕“体验”、“乐趣”,充分体现“玩中练”、“玩中学”、“玩中健体”、“玩中创造”的教学思想。做到面向全体,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
二、教材分析
“直棍球”源自于曲棍球的运动形式。曲棍球做为一项竟技体育运动以其独特的运动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受到曲棍球运动的场地,器材的限制很难在学校开展,我们通过改变曲棍球球棒的形状,用自制的直棍代替曲棍,用小皮球代替正规的曲棍球,简化曲棍球运动技术与规则,利用“直棍球”体验曲棍球运动的乐趣,了解曲棍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创新能力,合作意识。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正值自体形态和机能发展初期,运动能力较弱,易出现动作不协调的现象,但是天真活泼,模仿力强、喜欢表现,有极强的好奇心,对新生事物能在好奇心的引领下,较长时间地从事一项新的活动。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性,探究意识较强,本课就是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利用其所长,攻其所短。以改造曲棍球器械为“直棍球”为载体,简化曲棍球运动技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去体验曲棍球运动的乐趣,了解曲棍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发展灵敏性、协调性,提高运动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乐于并努力参与体验“直棍球”运动,大胆展示自我,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直棍球”练习体验曲棍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了解相关知识。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体验曲棍球运动,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提高学生的灵敏和协调性,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
4.心理健康目标:在学习中充分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得到成功的喜悦,相信我能行。
5.社会适应目标:培养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情怀。
五、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在课前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在本节课施教过程中分三个环节展开。
(一)激发兴趣,活跃情绪阶段
1.七彩世界,轻松运动。上课伊始,当完成课常规后,教师突然掏出一支“枪”向空中喷射七彩泡炮,让学生快乐的奔跑.跳跃.触摸七彩泡泡,时间2-3分钟。意在使学生的情绪一下高涨,从而达到激趣,收心的作用。
2.听从命令,快速反应。这是个集中注意力的小游戏,意在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起到进一步收心的作用,并与下一步的组织队伍调动相结合,使学生快速有序地进入下一练习场地——垫上棒操。
3.激情四射,健康快乐。学生自由地围绕在教师周围,听动感十足的音乐,跟教师一起跳垫上棒操。时间为3-4分钟,在这部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模仿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练习,达到热身,调趣的目的。
(二)保持情绪,培养能力阶段
1.亲密朋友,快乐体验
这部分为熟悉球性练习,分三部进行。首先,提出要想玩好“直棍球”先得跟我们的球交朋友,引导学生用直棍轻轻的拨动小球,体会与小球的亲密接触。其次,当逐渐能控制住球时,引导学生带着新交的“朋友”,围着自己前面的垫子慢慢地运球。最后,能较好地控制住球时,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好“朋友”,在场内更大的空间自由运球。这部分练习意在熟悉球性,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2.体验运动,快乐无限
这个部分由体验射门—展示自我—合作练习—勇夺第一四个环节组成,时间大约19-20分钟。
(1)射门乐趣,自我体验。学生两人一组自由组合,互相讨论,尝试有几种的射门方法以及小垫子当球门有几种摆法并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自我,提高球技。学生集中展示体验的成果,互相评价。教师在学生展示完后,示范两种射门技术,并带领学生集体练习,巩固提高射门技术。
(3)合作练习,共同提高。学生两人一组自由组合,把小垫子左右分开立起当球门,互相配合,合作体验运球、传球、射门动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4)展示个性,勇夺第一。游戏“我能行”,教师讲解示范,提出要求。即学生五人一组,自由组合,两张垫摆成球门,其余三张垫竖着排列做障碍,学生进行通过障碍—击球进门—快速返回的比赛,既巩固了技术,又发展了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
(三)稳定情绪,促进健康阶段
1.开心一刻,轻松一刻。学生围坐在教师周围,随着优美轻柔的音乐慢慢划动直棍“船浆”,在景色宜人的“湖面”放松身心,起到收心、收身的作用。同时渗透美育,陶冶情操。
2.快乐体育,体验无限。要求学生把今天体验到的“直棍球”运动的乐趣带回家去,与家人分享,共同体验,并在下节课时把与家人体验的感受跟老师一起分享。意在课堂的延伸,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直棍球》教案
水平二,三年级 执教老师:福鼎桐南小学 黄仁惠
教
学
目
标 |
1.通过“直棍球”的练习,体验创新的乐趣,感受曲棍球运动的快乐,初步掌握曲棍球击、运球的基本技术,了解相关知识。
2.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能、提高学生的灵敏和协调性,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发展。
3.充分展示自我,得到成功的喜悦,相信我能行,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品质。
4.乐于并努力参与体验“直棍球”运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5.培养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情怀 |
教学
内容 |
“直棍球” |
场地器材 |
1.自制直棍40根;2.小皮球40个
3.小垫40床;4.篮球场一个 |
重点难 点 |
重点:通过“直棍球”体验曲棍球运动的乐趣,掌握一定的技能。 |
难点:在体验中,初步掌握曲棍球基本技术,做到自主学练和合作锻炼。 |
阶段 |
时间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目标体现 |
激发
兴趣
,
活跃
情绪
|
7-8分钟 |
1.课堂常规
2.七彩世界,轻松运动。
听从命令,快速反应。
2. 激情四射,
健康快乐。
(垫上棒操) |
集合整队,师生问好,宣布课内容。
2.教师喷射七彩泡炮。
3.讲解,发出指令。
4.引导,带操 |
迅速成四列横队。
2.奔跑,跳跃触摸七彩泡泡
3.根据指令,快速反应。
4.根据信息,模仿,跟操。 |
2.使学生的情绪一下高涨,达到激趣,收心的作用。
4.大胆练习,达到热身,调趣的目的 |
保持
情绪
,
培养
能力
|
27-28分钟 |
1.亲密朋友,
快乐体验。
(球感练习)
2.体验运动,快乐无限。
(1)射门乐趣,自我体验。
(2)展示自我,提高球技。
(3)合作练习,共同提高。
(4)展示个性,勇夺第一。
游戏:(我能行) |
1.引导,鼓励。
(1)引导,巡视指导。
(2)启发,示范,指导练习。
(3)引导、巡视、指导、鼓励
(4)讲解示范游戏方法,组织比赛。 |
1.学生根据信息,自主体验。
(1)两人一组互相讨论,大胆尝试。
(2).集中展示体验成果,互相评价。集体练习,提高技术动作。
(3)两人一组,互相配合,合作体验。
(4).根据规则,积极参与比赛。 |
1.意在熟悉球性,提高协调性,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体验 体验曲棍球运动的乐趣,了解曲棍球的基本技术,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快乐;探究与成功的喜悦。培养运动兴趣,创新能力,合作意识。 |
稳定
情绪
,
恢复
身心 |
4-5分钟 |
1.开心一刻,轻松一刻。
(肌肉拉伸练习)
2.快乐体育,体验无限 |
1.引导,示范。
2.课总结,布置课后练习。安排值日生收拾器材,宣布下课。 |
1.放松身心,模仿练习。
2.谈心得,互鼓劲。 |
1放松身心,起到收心、收身的作用。.
2.延伸课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
预计
运动
密度 |
45%—50% |
预计运动量 |
120-140次/分
|
|
|
|
|
|
|
|
|
|
“直棍球”课堂教学反思
在本节“直棍球”的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思路。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里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过程顺利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尝试、启发、点拔、合作的方法了解“直棍球”的基本技术,掌握基本的运球、射门的动作要领,通过热身游戏和动作练习游戏,让学生享受“直棍球”运动的乐趣,体验与他人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培养了良好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降低“直棍球”技术要求,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适应能力主要是追求运动参与的形式得以实现。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特意降低“直棍球”技术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索,体验和练习,这样大大提高学生在运球和射门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参与“直棍球”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创设快乐的教学氛围,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体验”、“乐趣”,充分体现“玩中练”“玩中学”“玩中健体”、“玩中创造”的教学思想,课上是伴以相应的音乐,给学生以轻松、愉悦的感受,同时我始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参与整节课的各项练习游戏。师生平等对话,呈现了民主、和谐的气氛,学生玩得开心,学得热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通过教学,我深深体会到,我们教师改变以往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思想,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手段,努力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情感的体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专家点评(李泽宇)
黄仁惠老师是福建省体育学科优秀青年教师,是宁德市小学教育研究会体育学科委员会副秘书长。是一名具有敬业精神和钻研能力的小学体育学科带头人。
他的这节《直棍球》课能够按照《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在有机渗透体育学科五个学习领域方面做了很有益的尝试。并能够结合“水平二”,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水平目标的要求,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切入点、教师传授知识点和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较成功地完成了本节课教学任务。
本节课的特点是:师生参与大胆改造竞技运动素材,使直棍球运动成为健身的好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展示教师独特的亲和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体育课教什么?一直是体育教师困惑的问题,竞技运动项目我们怎么利用,也是体育老师要研究的问题。“直棍球”源自于曲棍球的运动形式。黄老师通过改变曲棍球球棒的形状,用自制的直棍代替曲棍,用小皮球代替正规的曲棍球,简化曲棍球运动技术与规则,利用“直棍球”体验曲棍球运动的乐趣,了解曲棍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创新能力,合作意识。这是多么好的创意啊!
2、在学习过程中,黄老师采用尝试、启发、点拔、合作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直棍球”的基本技术,掌握基本的运球、射门的动作要领,通过热身游戏和动作练习游戏,让学生享受“直棍球”运动的乐趣,体验与他人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培养了良好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把复杂的竞技运动项目,简化成儿童化、游戏化的健身项目,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3、课堂上黄老师转变教师角色,创设“触摸七彩泡泡”、“我能行”游戏,学生围坐在教师周围,随着优美轻柔的音乐慢慢划动直棍“船浆”等。与学生共同参与整节课的各项练习游戏。老师做孩子们大朋友的那种亲和力,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可以说,本节课的设计新颖,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方法有创新,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强健了体魄,熔入了团队,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锻炼。当然这节课如果在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上再具体些就更好了,这有待于黄老师今后的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