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团省委书记赖军到福州晋安区前屿小学调研少先队工作。前屿小学建于1931年,目前共有学生607人,其中532人系来福州务工人员子女,占87.64%,是一所典型的外来务工子女集中的小学。当前,学校少先队正在开展“争做文明都市人”主题实践活动,把“四好少年”的标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少先队员养成文明好习惯。
赖军同志肯定了前屿小学少先队工作取得的成绩。他强调,关爱农民工子女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要从培养城市新人的高度去把握。出生在城市、成长在城市的新一代农民工子女,大多数将成为城市新居民。因此,在孩子受教育阶段,对他们进行做人的教育、习惯养成的教育、素质教育远比仅仅传授知识来得重要。
在学校教育中,少先队组织发挥作用空间恰恰在于通过实践、通过体验来引导孩子,帮助养成好的思想品德、文明的生活习惯、做人习惯。要把少先队工作模块化、项目化、分层一体化,低年级作几件事,中年级做几件事,高年级做几件事,每一届学生都在做,通过传承起效果,通过持续起效果。要把开展的活动、载体转变成可以积累的项目,把项目落实到每个年级、每个班级。在落实的过程中,项目要具体化,要具有实践性、操作性,不能是抽象的,每个年级之间形成比较强的互动,这不仅是形成少先队工作品牌的过程,更将对学校德育工作,对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少先队工作、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状态要有更强的针对性。比如,教会孩子们上楼梯要右立左行,养成好习惯;什么时间该回家,在监护人不在的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通过这些具体项目的训练、实践,使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农民工子弟学校中,更多体现的是家庭教育的缺位,家长不知道要如何教育孩子,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或者没有习惯去这样做。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家庭教育中,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应该从哪个环节切入,农民工子女与城里的孩子的不一样到底体现在哪里,在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上有什么切实的举动。目前,我们正在招募志愿者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送书包、送文具的工作,也是不是一个简单地教孩子功课的工作,更不能出现被服务、被志愿的现象,关键在于了解农民工子女最切实的需求,在如何辅导孩子,如何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更好地配合上,把工作做到点上、做到位。我们要把农民工子弟学校当试点、当重点,组织一批志愿者,不一定要多,比如5-10个志愿者,深入到农民工、外来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做工作。工作一定要下功夫,要做细,有分析、有案例,在培养城市新人这件事情上形成有说服力的报告。志愿者中要有教育思想家,对素质教育青睐的人,在育人方面有可行的做法。少先队辅导员也可以做志愿者,到外来工子女家里去,切实地发挥作用。如果少先队工作能够让孩子学会做人,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一个合格的新市民,就是我们工作最成功的地方。
福州晋安区委、团市委、晋安团区委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团省委少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