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 宁师附小“第一个小主人日”
- 下一篇: 2013年第三期全国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
当前位置:首页 >红领巾情结
努力成为少先队工作的专家
共青团上海市委党组成员、上海市少先队总辅导员 赵国强
少先队建队64周年纪念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员代表和少先队工作者座谈会,亲耳聆听了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同志的重要讲话,并汇报了自己从事少先队工作30年的体会。
源潮同志对新形势下的少先队工作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他指出:共青团要坚持全团带队,加强对少先队工作的具体领导。团的干部流动很快,很多少工委主任、少年部长没有做过学校少先队工作,要深入学校蹲点,加强调研、加强学习,成为懂专业的内行。我们的大队辅导员、总辅导员都在一线从事少先队工作,如果少工委主任、少年部长不具体了解少先队工作,那就只能是原则领导。党委托共青团领导少先队,共青团对少先队的领导是具体领导,不是原则领导。所以共青团的少工委主任、少年部长要成为少先队工作的专家。
“成为少先队工作的专家”,这是源潮同志对各级少工干部的殷切期望,尤其是长期从事少先队工作的各级少先队总辅导员,要率先实践,成为懂专业的内行。
要成为少先队工作专家,总辅导员要明确角色定位
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印发的《少先队总辅导员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少先队总辅导员是党的少年儿童工作者,是共青团选派的从事少先队工作的专业人才,是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骨干和少先队相关学科建设的带头人。”这一表述不仅明确了总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也是每一个总辅导员努力追求的职业发展方向。
要成为少先队工作专家,总辅导员要明确岗位价值
我们要从以下几点来认识。
一是设立总辅导员是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重要要求。
1984年7月,第一次全国少代会工作报告中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出的目标是:“成为有坚定信念、知识广博、精通业务、热爱儿童、勇于创造的少先队工作行家,以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
1987年11月,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少工委主任李源潮同志在全国少工委一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各级少先队辅导员要加强总结和研究,掌握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规律,这是提高少先队工作领导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后,团中央在多次文件中就建设高素质的少先队工作者队伍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中青发(2003)31号文《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全团带队的意见》再次强调指出:各省(区、市)、地(市)团委应设总辅导员,各县(市、区)团委要在本单位或争取在教育部门设总辅导员。县(市、区)、乡(镇)总辅导员工作调动时,在征求上级团委和教育行政部门意见后,才能履行解聘手续,并做到随缺随补。
二是设立总辅导员是解决团干部流动性和少先队专业性矛盾的重要举措。少先队是一门特殊的教育专业,其工作对象面广、层次多,其教育周期长,要熟悉掌握少先队教育的特殊规律,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积累和把握。而共青团是一个育人的岗位,团的干部总有年龄限制,干部的流动性、短期性和教育的长期性、专业性,始终是一对较难解决的矛盾。设立少先队总辅导员,使其相对稳定在少先队工作岗位上从事少先队工作,是从制度层面解决团干部流动性和少先队专业性矛盾的重要举措。
三是设立总辅导员是共青团培养少先队工作专家的重要途径。
少先队总辅导员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服务理念的职业群体,是一门需要经过严格训练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专业业务。总辅导员是基层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的辅导员,理应成为辅导员群体中思想作风正派、业务能力过硬的“领头雁”,发挥好指导、引领、示范的作用。少先队工作呼唤少先队工作专门家的诞生,少先队总辅导员制度的建立,就为共青团培养少先队工作专门家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要成为少先队工作专家,总辅导员要明确岗位条件
我认为;作为一名总辅导员一要有高尚的敬业精神:热爱少年儿童、热爱少先队事业,甘愿为红领巾而奉献,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二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在多个层面从事少先队工作的经历,有较强的少先队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有创新和开拓精神;三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较高的理论素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专业知识和少年儿童教育规律,有较高的少先队理论研究水平;四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丰富的指导基层少先队工作的能力,受到所在地区少先队工作者的广泛认同。上述既是总辅导员的岗位条件,也是总辅导员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要成为少先队工作专家,总辅导员要明确职责定位
一般来说,少先队总辅导员应该是团委分管书记、教育行政部门分管局长的得力助手,协助团教两家分管领导抓好本地区的少先队工作。“协”与“管”是主要任务,重在协管方向:参与本地区少先队工作的规划,组织与实施本区域内少先队重要活动,为少先队工作决策提供专业性意见;协管队伍:抓好本地区少先队辅导员业务培训,了解和反映本区域少先队辅导员的情况及诉求,为基层少先队辅导员开展工作提供专业性指导;协管科研:负责本地区少先队工作重大课题,建立实验基地,参与少先队相关学科建设,为实现科研兴队提供专业性支持。
要成为少先队工作专家,总辅导员要明确工作方法
我们可以把总辅导员工作概括为“一、二、三、四”,即树立一作风、明确两思路、对接三张表、实现四结合。
1、树立一作风—— 即深入基层、服务基层的作风。
方法上服务。总辅导员要善于提炼工作亮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关于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的通知》提出:加强对少先队活动课试点单位的指导。各省级少工委负责同志、少先队总辅导员要承担起统筹做好本地试点工作的组织和业务指导责任,深入试点单位加强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
资料上服务。基层辅导员平时忙于学校工作,信息有限。作为总辅导员应及时把本地区少先队工作精华汇编成册,提供给各校参考、借鉴。特别是把各校少先队活动课观摩精华制作成资料包,提供给各校大、中队辅导员。同时还可定期编写少先队信息专报、专刊和电子读物等。
政策上服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为辅导员争取实绩、提供服务。如在评选少代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时,主动做学校领导的工作,把优秀辅导员推荐为表彰对象;为了肯定辅导员做出的成绩,应主动争取教育部门领导的支持,推荐优秀辅导员参评中小学高级职称的评定,参加攻读少先队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岗位”上服务。作为总辅导员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凡是要求基层辅导员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建设“温暖工程”,温暖自己,也温暖别人,要点亮自己,也点亮别人,聚拢起人心,更聚拢起力量,为少先队事业的新发展而共同奋斗。
2、明确两思路——即总体规划本地区少先队工作,做到全面、全程。
全面。根据上级少工委工作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总体谋划本地区少先队工作。地区少先队工作计划内容应包括六大块面:(1)活动建设;(2)集体建设;(3)队伍建设;(4)阵地建设;(5)制度建设;(6)理论建设,告诉辅导员们基层一线少先队实操的基本内容、主要内涵和操作流程,帮助基层辅导员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全程。为了帮助基层辅导员练就扎实的辅导本领,按照辅导员全新的的工作流程进行实操辅导。提供如下方法:
“辅导员的一日常规”:按照时钟顺序,从早晨到校、出操时段、课间、午间、课余、放学前到离校,描述基层辅导员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时间段需要实操的具体内容;
“辅导员的一周备忘”:从每周一到每周末,围绕六大建设聚焦具体实操项目;
“辅导员的一月重点”:从每月的第一周到第四周,体现月度推进的工作频率和实操节奏;
“辅导员的一年指南”:从每年一月到十二月,按照每个月的时令特点和辅导主题,列举出实操的具体项目,帮助基层辅导员从基础队务抓起,从基本规范做起,不仅告诉基层辅导员“干什么”、“怎么干”,还要帮助基层辅导员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这么干”,体现着眼基础,服务基层。
3、对接三张表——加强统筹谋划,提升辅导决策能力。
总辅导员要始终把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精神与地方工作实际相结合,并加以推进和落实。要深度谋划年度工作计划和思路,形成年度工作主线和重点。要对阶段性工作进行聚焦。要在工作推进中加强与全局和中心及社会“大循环”衔接,提前谋划,体现焦点,提高少先队工作在少年儿童社会中的影响力。为此,总辅导员还要注重对接好“三张时间表”:
以“三五”、“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国庆等为节点的“党团工作时间表”;以党代会、人大政协“两会”、政府实事工程启动等为节点的“政府、社会工作时间表”;以开学季、毕业季、寒假、暑假、双休等为节点的“少年儿童生活时间表”。
4、实现四结合——提高“上、下、先、后”的管理水平。
“上”:指上顶天,首先是加强政治理论和少先队专业的学习,用少先队教育思想武装辅导员,兼容并蓄各种教育流派,定期开展与“名校长面对面”等学习交流活动;
“下”:重心下移,以聚焦重点工作带动基层活跃,以建设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保证基层的活跃;
“先”:科研为先导,静下心来学习,沉下身去调研,加强应用性课题研究,特别是完善团教两家齐抓共管机制,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后”:积极建立以家长为主体的社会化后援新机制。
祝愿各级少先队总辅导员们,在积极贯彻落实李源潮同志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努力成为少先队工作的专家。
(责任编辑 柯英)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8021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