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

三言两语话读书——写在宁德师院附小2014学年教师读书交流会后
作者:光清|ndsxd@qq.com 来源:阮光清|http://www.ruangq.com
发布日期:2014-06-17 15:42:06 阅读:3054次
 
 
 
——写在宁德师院附小2014学年教师读书交流会后
 
      “听话读书”
        出生于六十年代初的我,从小就没有什么书读,所以也没读多少书。81年来到宁德师范附小读的第一本书是《宁德师范附小制度汇编》。那是上班的第一天,我们附小的第一任校长郑奶养,拿着薄薄的只有20多页的制度汇编,把我带到古老的香樟树下,坐在树下,他要我先自学,然后逐条给我解读,这本不是正式出版的,校本化的“书”,让我明白了当教师的职责,从此引领初为人师的我,懂得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扛书借书”
        八十年代初,我们学校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省教育厅每年给我们学校一万元的设备购置费。郑校长特别重视学校图书馆的建设,用这笔经费的一大部分购买新书,增加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因此在新华书店有我们学校的一个新书专柜,凡有新书书店员工就会给我们学校留一两本。半月到一个月郑校长就要带我到新华书店去结算一次,让我把新书扛回学校图书馆。于是新书都是我第一次认识的,因此,我就有更多的机会借到新书,慢慢地我和学校图书馆有了更深的感情,我和图书馆黄瑞钗老师有了更多的交往。扛书借书读书成了我青年时代教师生活的一部分。
 
       “买书读书”
        我读书的特点是比较“功利”的,读书和自己的专业是紧密联系的,我发现图书馆里,德育、体育、少先队类的书籍很少,我和郑校长反映这个问题,郑校长说:“你满意的,就去购买,进仓后再借”。有了“上方宝剑”,于是我周末除了扛书任务,也到书店去购书,选购本专业的、自己想看的书,办完报销手续后,第一位借书者就是自己了。后来,习惯养成了,书购回来了,就不一定都拿去报销了,购书消费成了自然的事。现在我每到外地,都要争取去图书城,看看书,买一两本书,这成了我持久的习惯。我手上拿的这本书“自主的课堂”是我去年底到台湾进行教育考察时在台湾中华书局购买的。我想推荐给大家一起分享,为学校“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学习。
 
        “躲起来读书”
        二十一世纪初,团省委副书记、少工委主任赖军到宁德开一个讲座,叫“青年的成长”,谈到读书,他教给我们一个方法“没时间读书?我的办法是‘躲起来’就可以读书,一个节日、一个周末,关掉手机躲它两天,一本书就读成了!”后来,我常用这个办法,为了写作先读书、为了定方案先读书、为了新任务先读书——躲起来读书。“弘扬宁德少先队精神与营地建设”课题、“班级民主自治”课题、“有效体育”教学主张课题、“追梦教育”办学主张研探,我都专门躲起来读书,从理论、理念上研修提升,使自己专业素养得到提高,使自己的思路、主张、方法有更高的层次。近五年我发表了八篇论文,这得益于多读书、读好书,读专业的书。
        读书使我明智,读书使我进步。读书就是人生,人生就要读书。
 
                                                                                                                                                                                                                           写于2014年6月17日清早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8021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