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首页 >校园文化

林慕斌:献给附小的礼物
作者:林慕斌|ndsxd@qq.com 来源:附小德育处|http://www.ruangq.com
发布日期:2013-05-30 14:06:16 阅读:5093次
   

校园剪影——献给附小的礼物

林慕斌

我家书房里,靠墙的一排书橱有个放相册的专柜,20多本大小不一的相册记录着我们半辈子的生活和工作的内容。随手拿起一本相册,看看流逝的岁月里,曾经留下的天真和愉悦,内心倍觉温馨。不知是哪年月,我在每一本相册封面都贴上标签,写个题目和年月,比如:“青春岁月”、“爱的小河”、“快乐之旅”、“生命印记”……这样按时间、内容归类,需找要看的照片也容易。显而易见,“师生情深”这本相册里收藏的是反映校园生活,是我和学生们的照片了。难得闲适的假日,我得好好重温往日的故事。

照片一——老少同乐

这张照片里偎在我身边的三个可爱女孩,是我到附小任教的第一届学生。班长杨鸿(右一)、中队长林青(左二),中间一个女生名字忘记了。1985年春,我从福安师范附小调到宁德师范附小,9月份,我接任四(3)班级,比我迟半年调入附小的汪敏娟老师和我配班,我教语文,当班主任;她教数学,当辅导员。汪老师性格开朗随和、热情耿直,那时我们都年轻,工作热情高,班上的事情不分你我,合作很愉快。虽然是应试教育年代,小学毕业生上初中要统考,而我们依然能组织孩子们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当时余养森老师是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又是教音乐,校园里经常能听到他悠扬的手风琴声。一次,他和我们商量,说:“宁德地区干休所里住着许多离休老干部,他们曾经为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幸福立下功勋,我想由你们俩组织班级学生和老人们一起开展活动,给他们带去快乐。”我俩欣然答应,于是“老少同乐”系列活动就在我们班上开展起来了。我们经常利用下午放学后,组织孩子们到干休所,给老人们唱歌、跳舞、送小礼物等,老人们很高兴。太阳下山后,我们才往家走,那时我住在单石碑我爱人汽车队职工宿舍,和我一块走的是一群家在水利局、金涵村的孩子们,林爱平、石丽辉、连华、晓明、陈志锋……晚霞映红我们的脸,我们一路交谈,一路歌。如果下雨了,我撑伞,孩子们一窝雀似的往中间钻,嘻嘻哈哈闹到家里,一个个都成了落汤鸡。

一年一度的“六一”来临,我们精心准备,和老人们一起举行了“老少同乐庆‘六一’”活动,干休所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老少一起唱歌、跳舞、游园。最难忘的是,干休所里一位姓廖的老干部,他用俄语为我们演唱了乌克兰民歌《德聂泊尔》,嗓子很好,深情并茂,我没想到在这里能听到这么好听的歌曲,心里非常激动,后来,我向他请教,自然我也学会了这首曲子:“在乌克兰辽阔的原野上,在那清清的小河旁,长着两棵美丽的白杨,那是我们亲爱的故乡……”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团地委的关注和肯定,19876月,在全国好队长评选中,中队长林青同学荣获“金猴奖”称号。

这张照片就是我们“六一”活动后,在干休所走廊上拍的,杨鸿同学头上戴的遮阳帽是老人们送的,那快乐写在了我和一张张充满幸福的小脸上。

照片二——拾稻穗的小姑娘

从照片上看,这是孩子们节目表演完的一个造型,舞台就是我们附小旧操场正面的一个水泥平台,背面墙上写着《小学生守则》,平时学校集会、校长讲话都在这里进行。因为那次联欢会是晚上,背后还拉了一块幕布。这是孩子们自编自演的一个舞蹈——《拾稻穗的小姑娘》。记得每逢“六一”节全校师生就集中操场,举行联欢、游园等活动。我们班上陈惠、吴薇等好几个同学都是学校舞蹈队的,她们可有主意了。她们选了歌曲让我参谋,怎么跳都想好了,我被她们的热情、自主感动着,每天放学孩子们主动留在班上排练。服装是孩子们平时穿的,至于道具之类我去购买,篮子上面的剪纸图案也是我剪贴的。那时孩子们多数是留长发扎小辫子的,因此,用红绸带一扎,一群乡村野地来的小姑娘就活脱脱地出现在眼前。演出效果不错,不知是哪位老师给孩子们拍下了这张难忘的照片。

   这是我在附小带的第二届学生,和我搭档的是林明萱老师。记得因为家里五岁的孩子体弱多病,我白天工作,晚上还要照顾经常彻夜难眠的孩子。一天,我终于生病住院了,医生诊断是心脏频发性室性早搏。年轻的我并不懂得病情的轻重,认为得心脏病,就像得绝症似的,想到家里智残的孩子不能没有妈妈,我的教育生涯正走上轨道,尝到教育的喜乐,心里很痛苦,甚至绝望。班上孩子们得知我生病非常着急,他们纷纷来看我,送来许多小礼物:贺卡、小瓷娃,最让我感动的是,孩子们买了一盒磁带,录下全班每个同学说的心里话,作为礼物送给我,在病床上的我打开录音机,聆听着一个个孩子稚嫩的声音,祝福的话语,我感动得眼泪不住地流淌。多么可爱懂事的孩子们,我一定要健康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医治,我恢复了健康,重新回到孩子们的身边。

如今,这些“拾稻穗的小姑娘”及班级的其他同学们带着曾经的梦想飞翔,都已经事业有成,为人父母了,音乐家、舞蹈家、电视台记者、工程师、教师……有的在国内,有的漂洋过海,前年是他们小学毕业20周年,当年的学习委员王晨同学积极组织策划聚会活动,老师、同学们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在上海歌剧院的男中音歌唱家黄荣海即兴献歌一曲,歌声最会表达内心的感情。大家都忘不了永远的五(1)班,忘不了深厚的师生情意,忘不了在宁师附小快乐成长的日子。

照片三——鸿雁寄深情

1992年,省内外一些报刊杂志先后报道了保尔式少年——在上海治伤学习的福安市学生林琳可歌可泣的事迹,我看到这份报道,被林琳同学的事迹深深感动,并把这故事讲给班级孩子们听,以激发孩子们的爱心,于是“鸿雁寄深情”系列活动在我们班开展起来,让“鸿雁”送去家乡的消息,捎去同学们的片片冰心和殷殷真情。这次活动,在1993年由全国少工委等单位举办的“今日快乐小队送欢乐”活动评选中,荣获“快乐小队”称号,同年六月被评为福建省中小学先进集体,我也获得了省“优秀班主任”的称号。同学们在活动中受到很大的鼓舞和启发,懂得心中有他人,给需要帮助的人一份爱是多么幸福。照片上的孩子们正在看林琳同学从上海寄来的新年贺卡呢!

这个班级是我来到附小任教的第一个实验班级——“注·提”实验班,就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当时地区(后改为市)教研室王碧贤老师负责抓这项教育实验。那时我正年轻,尽管我的特殊儿子很让我费心,学校对我的信任,我满怀感激,并且克服困难,努力工作着。经常参加省、地区组织的关于“注·提”实验研讨活动,到福州、三明、福鼎等实验校听课,自己也多次代表学校做实验经验交流、上研讨课,如阅读课《奇树》、《马背上的小红军》、作文课《这样玩真有趣》、《快速水果削皮器》等,得到省普教室领导及来听课的老师的好评。在实验、探索中,有效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用现在的话是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这项教学实验的实施,也有不少老师持不同的意见,认为过早让学生阅读、写作,造成基础不扎实,错别字多。我作为实验老师,压力也很大,但深感实验的好处,首先,通过注音,从一年级起就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认识大量的字,但孩子心中产生想说、想写的愿望时,下笔就有语言,并通过拼音暂时代替不认识的字,克服了学习上的障碍。到了中高年级,孩子作文已经写得很好了,为孩子将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学生知识面广了,思维更活跃,学生很轻松,记得配班老师王明华、总务主任周文涛老师经常夸奖班级的学生:“你瞧,巫江、夏迅、赵斯亮……将来一定是博士生。”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我还利用课余搜集孩子们的习作,用钢板刻写、打印、编成一本《“注·提”实验班习作选》。林捷、王琳等同学参加全国万校作文比赛都获奖,其中陈业同学的《跳吧,溜溜球》和陈翔峰的《“银花”盛开的家乡》还发表在《中国少年》杂志上。

孩子们不负老师所望,成长成才,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发展得很好。前年春节,在德国读博士的陈业同学携新婚妻子,给我送来甜蜜的结婚喜糖;在福州大学任教的曾勋勋和她丈夫、孩子一起来看我。在家乡工作的李煦照、姚智章、陈韦、林鸿等经常见面,并常嘱咐,有事告知,随时给予帮助。学生的爱时常温暖我的生活。

照片四——金色的童年

1997“六一”,正逢中国工农红军长征60周年,全国上下都在开展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学校少先队工作接力棒已经传到了阮光清老师手中,他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勇于开拓创新的总辅导员,在他的精心策划下,老师们发挥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六一”游园活动,让孩子们过一个别样的节日。记得,当时紧靠教工宿舍楼附近的操场有一个高大的梧桐树,春天喇叭似的乳白色花朵满树怒放,凋落在操场上的花瓣也常常被细心的女生捡起夹在书本里。这个“六一”节,它却成了一个惊险的游园点——飞夺泸定桥。一条粗大的绳子绑在树上,孩子们在老师的协助下,紧抓绳子,一荡,一扬,飞到空中,再落到指定的地点,很刺激,特别是高年级男生,个个都要过把隐,体验“长征”的惊险。各班级也相应开展游园活动,项目也各式各样,有“过雪山草地”“星星之火”……你瞧,照片上的场景是我们四(1)班游园情景,主题是——金色的童年。林昆同学正沉稳、谨慎、充满自信地过“草地”呢!头上戴的草帽(柳树枝条编制的),顶着的“炸药包”(小抱枕)都是同学们自己准备的,可见,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给孩子一个自主创造空间,就能激发孩子们潜能,给大家带来惊喜。照片背后一个大男生是来我校实习的宁德师范学校学生之一,“六一”节,他们协助我们做了很多事情,也是他们实习的内容,在实践中锻炼了他们的能力,积累了班级管理的经验。如今他们都成为教育战线,课改前沿的骨干力量。

  这是谢兰芳老师刚调到学校和我一起带的一届学生。谢老师年轻漂亮,白皙的脸颊,飘逸的长发,修长的身子穿着束腰得体的枣红色连衣裙,走在操场上是一道美丽清新的风景,她和游清铃、郑亮红、周晓光、余惠兰等一批年轻老师的到来给学校老龄队伍注入了美与生机。我们年段老师都羡慕地说:“你们两个搭档,班级孩子们真幸运”。说得也对,我俩不仅年轻有活力,而且在教育教学中都是十分认真的,能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也经常承担校内外公开课。记得那年我和林锐华、游清铃老师接受了全区(现在是市)研讨课的任务,为了上好《写一处景物》习作指导课,我课前专门带孩子们到南际公园指导观察、开展活动,卢雄老师为我们拍摄录像,待上课时使用。刘定山书记兼校长,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和我一起研究教材。她文笔很好,对语言文字的表达非常严格,看我写的教案,她几乎是咬文嚼字,一个字一句话都不得敷衍,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当时上完研讨课后,教研室的王碧贤、陈建志等老师无不满意地说:“作文课就应该这样上,从生活入手,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辛苦没有白费,这和真诚帮助我的老师们是分不开的。紧接着我和魏有全、林品昌、汤玉玲等老师还代表附小队参加全区(现在是市)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即兴演讲一等奖、硬笔、毛笔字二、三等奖的成绩。这届学生各方面表现也很出色,有全国“雏鹰奖状获奖者”“市十佳少先队员”“校先进集体”,参加全国万校征文比赛获奖的、作文刊登在《海峡语文世界》的也特别多,韦多同学写的《瞧,我们父女俩》获万校作文比赛一等奖后作为好习作推荐,被刊登在由中央电视台少儿主持人鞠萍姐姐亲笔签名的《快速写作》书刊封二。19986月在蕉城区小学毕业统考中,语文、数学总平均分双双获全区第一名。因为马上要取消小学毕业统考,淡化考试分数,这是最后一届统考,因此,当时学校也没有特别通报。

当然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很有爱心,爱老师、爱同学,那时我的孩子寒杉也在这个班级,孩子们对他的关心、疼爱和帮助,特别是双胞胎林建伟、林建雄,就像照顾自己的哥哥一样,三年如一日,我永远难忘。更让我们欣喜的是孩子们长大成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前段日子,我收到一条来自深圳的信息,一看名字-——许锋,脑子里就浮现出小学时的场景,这个顽皮,上课坐不住,爱讲话,作业老偷懒,没让老师和父母少操心的孩子,现在已经是兴业银行的一个称职职员,有漂亮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可爱宝宝了。当时喜欢制作小人服装的薛旖旎,北京美术学院毕业后,从事她从小喜爱的艺术,搞起影视化妆工作了。还有韦多、林胜兰、倪凌浩、林昆、应俊杰、池佳佳、刘佳莹……他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分别在北京、澳大利亚、宁德等地工作……还有什么比花朵的开放,果实的丰收更喜悦呢?

照片五——欢送钟慧敏同学晋京参加全国少代会

2000529,我们学校操场一片欢腾,一场欢送钟慧敏同学晋京参加全国少代会正在进行,市委、团委领导及城关学校辅导员也纷纷前来送行。这是继畲族少年,我校学生雷雯晋京参加少代会之后,又一位畲族学生获这样的殊荣,也是我们全校师生的荣耀,更是我们班老师和同学值得纪念的日子。活动结束后,在慧敏即将启程时,阮光清副校长为我们俩拍下这张照片。

1998年我带完上届毕业生后,接任了三年级这届学生。记得开学分班后,我班有一位家长托老师说情,要求她的女儿到别的老师班级去,我答应了,按学校分班规则,接收她的班级需对调一个成绩差不多的学生给我,这个女生就是如今厦门大学毕业后,通过严格考核,走出国门,被录用到迪拜某公司就职的钟慧敏。那时,她的父母亲因罐头厂倒闭均下岗,家境比较困难。慧敏特别懂事,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能让父母放心。她学习用功,踏实工作,和同学们也相处很好,朴实得像一粒种子。因此很快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学校正逢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阶段,课程改革开始,新的教育理念也进入我们自封已久的大脑,民主意识在增强。班干部选举实行竞选、轮换上岗,这是我们学校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度的开始。钟慧敏以她的工作能力,得到多数选票当选为班长,而且每学期竞选她都首当其中。在她和其他班委的带领下,班集体凝聚力很强,不论是学习还是开展各项活动,都有声有色。瞧,那教室书架上摆放的小模特穿的时装,可是同学们精心设计缝制的,“六一节”我们教室装点得五彩缤纷,那是同学们用糖果纸、挂历纸制作的,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多么独特的创意!也因此大大激发了我探究活动课的灵感和热情,在福建省首次活动课程观摩活动中,我成功地上了一节活动课——《小小时装展示会》,我非常感谢美术老师郑国娟不辞辛苦为我设计制作了许多新颖别致的教具,后来这篇教案连同《未来的房子》《集体舞》等十一篇教学设计均编入福建省普教室编写的《活动课教材》一书孩子们也在锻炼中成长,班级小能人不少。薛辉江、苏曈曈是学校大型活动的主持人。学校开展讲故事、辩论会、作文、数学、体育等各项竞赛,钟慧敏、魏阳、大陈馨、小陈星、李雪丹、王珺、江军等都是各项活动的踊跃者;《海峡语文世界》经常发表我们班级同学的习作,记得当时我创编的集体舞——《小巴兰——童年的太阳》,也是先从我班级开始学跳的,后来整个年段、全校在操场上表演展示,童年的歌舞充满纯真与友爱。

孩子们给老师的爱也像春天般温暖着我们的心田。那是他们在小学过的最后一个教师节,新世纪的第一个教师节,我永远忘不了。那天傍晚,夜幕已经降临,校园里静悄悄的,只见我们五(1)班教室灯光明亮。当我和配班黄绍社老师、林品昌总辅导员应邀来到教室门口时,眼前的情景让我惊呆了:教室里张灯结彩,黑板上“祝老师节日快乐!”七个大字格外醒目,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圆圈,手捧点燃的红蜡烛,地上用红蜡烛摆了个大大的“心”型,几个女同学站在“心”中。原来同学们为我们老师举行这样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烛光晚会”呀!就在这时,全班同学深情同唱:“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烁,老师的房间灯火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歌声刚落,同学们纷纷涌上来,给我们献上美丽的鲜花,献上亲手制作的礼物,献上甜甜的大蛋糕,还有那一声声,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真情祝福,顿时,我们像歌星一样被同学们热烈地簇拥着,怀里抱着一束束带着馨香的花儿,眼里噙着幸福的热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接着,同学们表演自编的节目:优美的舞蹈,深情的朗诵,充满童趣的小品,这些无不表达同学们对老师的真诚敬意。在同学们的邀请下,我也唱起歌曲《快乐老家》,和同学们跳起欢乐的集体舞……

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孩子,这是一个多么快乐的集体,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夜晚。烛光在跳跃,歌声在飞扬,浓浓的师生情汇成涓涓细流悄悄地流到我和孩子们的心海里。

照片六——春意融融架心桥

 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社会更注重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因此,素质教育必须落实到更具体的教学实践中,2001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了。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新的生机,平等、自主、合作、探究教育理念正在实施。20019月,我接任学校新设置的第一届小班化实验班——三(6)班,林晓晖、杨良春老师先后与我配班,任教数学,全班31名学生,担任班主任,任教语文。无论是在班级管理,还是语文教学,我和大家一样内心都有许多新的想法,满怀信心去实验,体验,获得教育的新收获。于是,这个小班化实验班真正成为我的实验田,责任田了。

教室设在教学楼后面的综合楼第四层,教学设施配备最齐全,有电脑、投影器等。每人一张小课桌。我根据小班化实验班,班级小、人数少、便于个体化教育、因材施教等特点,借鉴上海市小班化实验班教学经验,确定班级教育目标,创造性地管理与教学,首先班级布置充分体现班级文化特色,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制订班规、班训、班歌、成长树、百花园、哈利波特书屋……力争让每个墙壁都在吟唱生命之歌。其次营造民主平等、溢满书香的学习氛围,做到面向全体、关注差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真正实现人人参与学习实践,人人在锻炼中成长的目标。班上五、六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五、六张课桌合并成组,这样便于上课讨论学习。孩子们活泼可爱,富有个性,上课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会因为一个问题讨论不止。三年时间,班级自编了《我们天天在成长——电子习作选》、《我们的欢歌——电子儿歌集》,全班同学都是其中作者之一,我们还组织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瞧,照片上的全家福多么温馨。

记得那时阳春三月,在总辅导员游清铃老师的精心策划组织下,我们班级同学和二(6)班——由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汤玉玲老师任教的第二届小班实验班级的全体师生及家长,乘着和煦的春风,沐浴着的亲情阳光,相聚在校园,开展“心手相牵”国际项目——“春意融融”校园亲子营活动。校园多功能厅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舞台正中写着“春意融融校园亲子营”几个醒目大字,四周墙上挂着五颜六色的条幅,上面写着“爸爸、妈妈,我爱你!”“帮助你,鼓励我,夸奖他,我们一起成长”等标语。每个家庭的父母和孩子都手牵着手,每个人胸前都挂着自己设计制作的入场卡,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幸福的微笑。随着优美抒情的营歌《可爱的家庭》响起,活动拉开了序幕。第一项活动是“我的家名”。同学们争先恐后,兴致勃勃,牵着父母的手上前向大家介绍。一位女生说:“我的家名叫‘欢乐之家’,因为我家每天充满欢乐。”一位戴眼镜的小男生告诉大家“我的家名叫‘平常之家’,意思是要在平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做出不平常的成绩。”“四季之家”“幽默之家”“温馨之家”……一个个家名各具特色,寓意深远,带着梦想,带着希望。场上不断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亲子诗文朗诵”表演开始了。和自己父母一起背诵诗文,同学们格外认真,格外富有感情,尤其是一个家庭诵读《游子吟》时,全场的父母和孩子都情不自禁地放声高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情切切,意浓浓,大家都沉浸在父母关爱,孩子感恩的亲情海洋中。接着,同学们还和父母一起玩了“心有灵犀”“亲情传递”“亲子钓鱼”等有趣的游戏,每个家庭配合默契,亲密合作,人人脸上充满开心的笑意。最后,欢快的亲子集体舞把活动推向高潮。同学们头戴自己制作的新疆帽,邀请父母一起唱呀,跳呀,亲子之间手牵手,心连心,欢歌笑语汇成一片,久久回荡在校园上空。

亲情深厚,亲情和美,亲情架心桥,亲情是一首永恒的歌。活动结束我们在学校操场拍下了这张快乐幸福的照片。

照片七——园丁与花朵

2004年是我教育生涯中值得铭记的一年——我获得了教育部、人事部授予的最高荣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记得6月份,学校评选年度先进教师,经过老师和领导们的推荐、研究,我作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候选人向上报。可过了几天,郭正光校长来电话告诉我,市教育局推荐我为全国模范教师,叫我重新填表上报。我一听,十分惊讶!从教以来我除了尽心尽力工作,让学校、学生及家长认可和放心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这么高的荣誉怎么能给我呢!郭校长诚恳地对我说:“今年这个荣誉是给一线教师的,你二十多年克服家庭困难,默默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得到大家赞许,是当之无愧!”我内心存着感激,感谢附小,感谢老师们对我的厚爱。9月,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我和同时获殊荣的宁德一中李晖老师一同前往厦门领奖。

拿着沉甸甸的奖章、证书回到学校,突然觉得自己不同以前了,刚接任的新

班级六(5)学生,听说我是全国模范教师,感到特别荣幸,从他们渴慕的眼神里,我感到工作压力更大,我的言行举止更应该是孩子们的楷模,我的工作也要走在所有老师的前面。据说附小建校以来,只有我一人获得“全国模范教师”荣誉,对学校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郭校长在教师节庆祝会上隆重向大家宣布,阮光清副校长端着照相机为我拍了一张又一张照片,贴在校园专栏上。《园丁与花朵》就是我和六(5)班同学在教室拍照的,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映照着幸福的我。紧接着20056月又被评为宁德市“杰出人民教师”,市教育局把我作为典型教师,让我到宁德、福安等地中小学做师德经验交流汇报。

越是这样时候,我越记起已故母亲生前说的话:为人要谦卑,凡事要感恩。我心里默默想着:当一个人有很高的成就时,个人素养就显得更为重要。我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才能对得起这么高的荣誉。那年,我担任学校教科研中心组组长、年段长,班主任是陈飞老师,我除了上好课,更加积极主动配合班主任做好毕业班级各项工作,同时尽心组织年轻教师开展各项教科研活动,为学校后来语文、数学、综合学科三大组教科研活动打下了基础。

荣誉伴随我一路走到今天,我尽自己所能,一如既往,在平凡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认真做好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心里就是存着一个很平凡的愿望:要做一个家长、学生及时代认可的老师。同时也更深刻地体会到:真正的荣誉来自平凡,其闪烁的桂冠是用辛勤的汗珠缀成的。

 照片八——2008,我爱你

20059月,东侨开发区在华侨新村建起一所新学校——华侨小学,附小作为省示范学校,在闽东已经享有一定的声誉,因此请我们学校协助办学,希望这所学校能很快跟上教育步伐。得知这个消息,我第一个自愿请求到郊区——华侨小学任教。一年后,我又回到附小。

学校第三届(也是最后一届)小班化实验班已经到五年级了,其原班主任辞职到外地任教,家长们听说我从华侨小学回来了,纷纷要求学校由我接这个班级,家长、学生的信任是我最大的动力,一向工作认真严谨的分管教学的王跃副校长,再次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我和年轻有为的韦兴文、黄立晶老师一起带他们到六年级毕业。

这个小班学生整体素质良好,和第一届小班学生一样,同学间很团结,就像一家人似的。特别是学生喜欢阅读各种书籍,丰富了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轻松,思维活跃,理解力强,教学效果好。我仔细了解分析,有这么几个优势:首先家庭教育环境良好,文化氛围浓厚。三十七个学生,有三分之一是教师子女,工程师、医生、记者、机关干部子女等占近三分之二,也就是说,只有个别孩子的父母是个体经商,但对孩子教育也十分重视;其二,师资队伍强,大家尽心尽力。从一年级至四年级,都是由学校优秀骨干老师来任教,这么多老师的智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其三,有了第一届小班教学积累的经验,在教育教学方面我能有的放矢,扬长避短。因此,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班级管理,我做起来特别有干劲,有激情,得心应手。孩子们出色的表现,常让我感动和愉悦。记得2008512日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全国上下掀起抗震救灾活动。当时我已负责德育处工作,和少先队大队部总辅导员陈煌老师策划组织了“伸出你的手,献出我的爱”师生捐款活动,班级学生纷纷捐款,班级人数全校最少,但捐款数目却不少。更难忘的是,全国人民为灾区遇难同胞默哀的那天下午,活动之后,我让孩子们写此时想说的心里话,不到二十分钟,孩子们就上交一篇篇饱含深情的诗文,并动情地读着,我被感动得泪水噙满眼眶,只记得那时我这样夸奖孩子们:“当一个人悲伤极致或感动极致时,便成了诗人或哲人,同学们,此时你们就是诗人……”遗憾的是我没有把当时孩子们写的小诗文留下。我还记得即将毕业时,孩子们的作文集《我们的序》,从独具含义的封面设计,到每个同学的作文、照片的选择、收集、排版以及师生通讯录、QQ群,全部是孩子们自主编辑,不仅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而且编排的形式生动活泼,富有现代少年的时尚和情趣。以至于我每次到市教师培训部给年轻老师们进行习作教学讲座时,都拿出这本作文集,诵读孩子们习作的精彩片段,和老师们分享习作教学的快乐……

528,在孩子们小学毕业前夕,我们组织他们到柏柱洋少先队体验营地参加“以我所能尽责任”主题会,孩子们戴上自制的面具,和柏柱洋小学的少先队员们一起载歌载舞,释放心情。这一年,我们的国家经历了许多严峻考验,孩子们也懂得了很多:爱祖国,尽责任,从现在做起!记得那天孩子们还把心爱的小猫——溜溜,也带去玩了,大家你争我逗,给活动增添了别样的乐趣。

 照片九——少年的春天

《少年的春天》这张照片是孩子们在大门山劳动基地拍照的,这一群天真略带羞涩的如花女生,就是2008年接任的五(3)班学生,班主任是刚调入学校的胡竹梅老师,我教他们语文。这张照片还参加学校“六一”师生摄影展呢。

汶川地震后,全国各地对相关危房进行了全面检测,特别是学校教学楼更加重视。20095月分,经有关部门检测,我们学校教学楼属C级危房,市委批示,必须马上拆迁,一年内重建。学生分别分流在两所中学——高级中学、市实验中学就读一年。9月分,在小学最后一年的六年段5个班级学生,和一年级、四年级学生一起暂时分流到东侨新区——市实验学校上学。

寄居在别的学校上课,除了路途远,学习环境也不一样,教室简陋,没有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老师上课又回到一本书,一根粉笔的年代。但老师们毫无怨言,反觉得这样教书很实在,每上完一节课,我总是和办公桌对面的年轻好学且富有创意的宋芳茂老师、还有教学经验丰富的缪苑英年段长等一起探讨教学思路,分享课堂精彩瞬间,反思不足环节,智慧的火花在碰撞,真正做到一课一探究一反思,收获不小。就我个人而言,在教学中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孩子们进行形式多样的写作练习,比如编写牛年连环画,学伊索寓言,写我的寓言等等,师生还在QQ空间进行习作交流、点评。孩子们也很开心,也许是校门口有一个清浅的小水池,每天从那里经过,总可以蹲下看看水中游玩的小蝌蚪、小田螺,还有躲在水草中的小鱼小虾。为丰富孩子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不忘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富有热情、有创意的辅导员刘小春老师和保卫科副主任郑皓锋老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比如小市长竞选、茶博会体验活动、到蕉城区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六一游园、歌咏比赛、春节感恩行……让孩子们在外如同在附小一样。我们还利用现有条件,精心策划组织毕业班全体师生,举行“我与母校有约”一个别样的毕业典礼。郭校长和其他行政在重建校舍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参加典礼,并给每个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寄予深情的期望。音乐老师黄菲菲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班班有歌声”比赛,美术老师罗曦专门为毕业班同学举办美术作品展,相信这些平凡事情都会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正如我们六(3)班肖涵同学为美术作品展写的前言:

六月,一个热情似火的季节,

六月,一个欢歌如海的季节,

六月,一个 放飞梦想的季节。

历经了六年的学习时光,

我们即将承载着母校、老师的希冀与祝福,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飞翔更遥远的蓝天。

……

或许这些作品还很稚嫩,还不成熟。

但饱含了师生间浓浓的爱和深深的情。

色彩斑斓的画面,是我们对母校的眷恋;

清晰明朗的线条,是我们对母校的祝福;

天马行空的想象,是我们与母校的约定。

 

感谢你,亲爱的母校,感谢你,敬爱的老师,

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向着梦想的地方扬帆起航。

六月,我们与母校有约,

未来,我们与母校有约。

照片十——漂亮纱巾

那是2011年深秋的一个傍晚,我正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林老师,您好!”办公室门口露出两个熟悉的面孔,上学期刚毕业进中学的曾六(2)学生宋轶和陈诗,我高兴地招呼她们进来。近四个月不见,孩子像竹笋拔节,高了很多,鼻梁上都架着黑边近视眼镜,好一个有模有样的中学生。她们靠近我身边,满脸微笑,很是亲切。然后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漂亮的小塑料袋,说:“林老师,天气凉了,我们买了一条围巾给你上课路上挡风寒。”我一听心里一阵温暖,孩子们长大了,懂事了,而且知道我的穿着风格,喜欢用各式各样的围巾搭配衣服。我接过袋子,轻轻地从里面掏出围巾。呵,好时尚的纱巾!花色、样式都让我耳目一新,可见孩子们的用心哪!我连声道谢!接着我们师生又聊了一阵。送走她们之后,我也回家。

晚饭后有闲暇时间,我又拿出围巾,张开铺在床上,独自欣赏起来。这是一条1米多长,柔软舒适的棉织纱巾,仔细瞧瞧,发觉上面是一幅富有想象力、夸张变形的、色彩自由的儿童画:春天里,在一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开满各色各样的花朵,有茄子紫、鹅黄、玫瑰红……,有向日葵、迎春花、杜鹃花……每一朵花都不一样,好像一个个朝着我微笑的天真孩童。轻轻触摸,似乎还感觉到勾勒的墨线,晕染的色彩还带着湿润,像是小画家刚完成的作品,我不禁脱口而出——花儿朵朵献园丁,以此为这幅画的主题。

我突然记起傍晚两个学生说的一句话:“林老师,你会把它写下来吗?”当时我随口回答:“会的。”因为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我经常告诉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当你看到或听到能让你定睛凝神,触动你心灵深处的事物时,哪怕是一刹那,请你及时记住或写下来,这样对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是很有益处的。这时我才发觉,孩子们买的纱巾美得确实让我浮想联翩,让我有动笔的冲动,不仅仅是纱巾的图案,还有孩子们对老师的一片爱心。

回想起与六(2)班同学短暂的一年时光,我觉得十分亏欠孩子们。20109月我们如期搬进新校舍,如人们乔迁新居一样,百事俱兴,虽然德育处、大队部还增加了余晓情、肖克成两个有朝气的副总辅导员协助我和刘小春总辅导员工作,但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情。就在这种情况下,我走进六(2)班,教孩子们学语文。记得每天我上完一节课,必须匆匆回到德育室处理许多事务,因此和孩子们在一起交流学习的时间很少。但让我欣慰的是,孩子们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常使我感动,他们懂得珍惜在小学最后一年的学习时光,在班主任王迎曦老师的教导下,同学们团结友爱,互相促进,积极向上,班级里学风良好。记得第一学期,为使孩子们能用特别的眼观察生活,用敏感的心感悟生活,我也引导他们开展“心灵小语”语文实践活动。孩子们热情很高,每天早读课,我总要赏读几篇孩子们即兴而作的图文并茂的微型作品,或写景抒情、或叙事写人,题材很丰富,孩子们在认真聆听,我也在幸福欣赏,享受组合“语言文字游戏”的美妙与乐趣。其中宋轶表现最为积极,特别有写作灵感,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一首小诗歌,以至于她妈妈当心她是否有抄袭网络诗文的行为。经过不断观察、练笔、交流,学生写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在校歌《我们从这里扬帆启航》歌声中,这批孩子也顺利毕业,离开母校了。时光之流往前奔涌,而孩子们对母校,对老师的爱越发深切,于是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份情谊,一声亲切问候,一个节日祝福,一条飘逸纱巾……点点滴滴,爱如清流。

纱巾上的朵朵花儿在绽放,那是六(2)班孩子们的问候,是一批批成长成才的孩子们的祝福,花儿离不开园丁,也爱着园丁,这份浓浓情谊已融进我生命之河中。

 后记

从教35年,在附小28年,带了十多届小学毕业生,一批批孩子如鸟儿飞翔于蓝天。蓦然,发觉自己的青春花瓣随着岁月之流已渐渐远去,踏上知命之年的门槛,再回望生机蓬勃的校园,活泼少年,莘莘学子,也正在年轻、富有朝气的一代代教师引导下立志、笃学、成才,内心倍感欣慰。万物都在轮回,校园这个建树人才的园子里,昨天、今天、明天,一代代附小人都在谱写着一曲曲美妙的生命之歌。即将退休,走过的路,做过的都成了记忆。以上所叙,既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在附小成长的历程,更是我们附小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至今的美丽缩影。感谢孩子们,感恩附小!

                                                                                                 完成于20135月30日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8021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