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体育天地

福建省名师培养人选第二次通识研修在武夷山市举行
作者:光清(摄)|ndsxd@qq.com 来源:名师网|http://www.ruangq.com
发布日期:2012-07-21 21:39:12 阅读:2478次
 
福建省名师培养人选第二次通识研修培训在武夷山市举行
 
核心提示:7月12-18日,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人选第二次通识研修会议在武夷山市隆重举行。

71218日,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人选第二次通识研修会议在武夷山市隆重举行。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余文森教授及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教育学院副院长郭春芳教授等主要领导出席了会议。参加本次研修会议的有来自全省各地中学、小学、幼儿教育的名师培养人选,省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委员会陈日亮、李必成、王永、洪明等专家委员,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华东师范出版社和《教育月刊》杂志的代表共100多人。本次研修,共收到省名师培养人选学习心得体会共700多篇。

本次通识研修会议的主题是“名师成长·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开幕仪式由郭春芳教授主持。开幕式上,郭春芳教授对名师培养工作进行了阶段性工作总结和回顾,对本次研修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余文森教授对本次研修主题做了简要介绍:第一,关于“名师及其培养”的理论的三个思考;第二,名师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第三,名师个案(包括名师特色,风格,气派);第四,教育名著导读。余教授建议参会人员会后对这次会议进行反思总结。

 

本次研修,余文森教授作了三个主题报告,分别是《有效教学的理论模型与实践探》、《名师的专业素养》和《对中国中小学教师影响最大的外国教育家及其理论》,余教授提出有效教学理论模型,阐述了现代课堂有效教学体系建构,并就有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名师成长不可缺少的五要素包括:教学主张、教学模式、教学风格、教学成果和社会影响。余教授指出,名师成长不可缺少的五要素包括:教学主张、教学模式、教学风格、教学成果和社会影响。名师要提炼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强化自己的教学风格,使教学更有魅力。余教授还提出,名师培养人选一定要学习教育理论,要和大师们对话。阅读就是和大师们对话,汲取智慧,从而帮我们建构对教育的理解。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际课程研究促进会主席张华为老师们开设了题为《让教学变成研究——重建课堂教学的方向》的讲座张华教授主张重建课堂教学的方向,认为教学应该是真实的过程,有独特性的研究过程,集体创造知识的过程。提出教学的特性是教学本身的互动及教育学的互动。教和学化为一体,教就是学,学就是教,没有主次之分,教学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合作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张华教授还对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少教多学,当堂训练,以学定教做了深层次的剖析,建议每个人找到自己的教学风格,要把知识当成创造过程,这是解决钱学森之问的根本解决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郭元祥为研修学员们开设了题为《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的讲座,郭教授对于课程教学中的知识问题包括知识的内容、知识的转化、知识的意义做了阐明。他认为课程教学不是要求学生接受知识自身固有的假定意义,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学习活动,建立个人理解、个体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郭教授阐明深度教学的基本原理、建构原理和效能原理,并介绍了深度教学的基本特征。强调学科能力是深度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学是师生基于文本和多元活动,建立意义场域的过程;增强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的发展价值。在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方面,郭教授提出了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要保证三维目标的完整性,教学内容管理要深度处理,知识的转化性处理要建立学生个人理解、观念与思维方式。郭元祥教授认为应该建立学校的教学质量标准,分学科研制教学质量标准,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测,实施发展性评价,建立教学质量监测数据库,并强调加强学科建设要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抓教学质量。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郑逸农教授为名师培养人选开设了题为《非指示性的教学法》的讲座,从语文的角度讲授了非指示性的六读教学法的两种样式,郑老师基于人本主义人性观和建构主义学习观,把学生当做平等的、独立的、积极的生命个体,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自主判断、自主反思、自主成长。教学过程应成为唤醒学生自主意识,焕发学生成长的过程。最后,郑老师讲述了自己当名师的成长以来的体会。

 

江苏省南通市名师培养第一梯队教师、如东县实验中学李凤老师作了题为《无痕教学,润泽生命》的讲座,介绍了无痕教学的萌发、无痕语文之魂和无痕教学的方法。

 

江苏省南通市名师培养第一梯队教师、海安县实验小学副校长许卫兵为作了《简约数学教学研究之旅》的讲座,介绍了“简约数学教学”研究的过程,回顾“简约数学教学”前行中的足迹,提出教学就是要“开窗”,而不是“围墙”,许老师还对名师发展的未来规划进行了构想。

 

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著名特级教师王云生在《关于名师的三点思考与感悟》报告中指出:名师不是标签、不是荣誉,是优秀教师在教育领域中生存状态的写照。名师应有成就,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名师应有主张,提出并坚持不懈地践行科学的教学主张;名师应有团队,团结并引领着一支探索教学改革的团队;名师应有影响,赢得同行的关注、认可、赞赏和效法。名师在职业客观发展的趋势中自觉地否定与超越。他能认真干、被认可,受欢迎,识潮流,辩方向,善探索,有主张,有团队,成流派。名师乐于奉献、追求完美。名师在自身人格完善和素养的提高上永不感到满意,在专业进修和学识提高上永不满足,在教学教学工作中永不倦怠,在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思潮不迷糊、不随波逐流。

 

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特级教师王永在报告中指出:首先要成为一个好的老师,当好的老师有一个追求和标准,不要把老师的工作当作职业去谋生。而要当成事业去从事。要虚心的向周围的老师学习,努力把他们的优点集中体现在自己身上。一定要学习教育理论,要和大师们对话。阅读就是和大师们对话,汲取智慧,从而帮我们建构对教育的理解,努力寻找和树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做一个名师首先要让自己有智慧,要多阅读。要成为名师,理论要成为终身的追求。此外,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更多的要靠自己能否把握机遇。

 

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特级教师李必成在报告中指出:名师应该是所在地区和所在学校具有一定知名度,你要出场面,出场面的机会有参加各种片段教学或比赛点评。作为代表参加一些点评,那点评到底点什么,个人觉得如果讲原则,包括科学性,有效性,探索性,导向性四个原则。三维目标要清楚,教学设计、片段教学是不是根据三维目标来进行的,课堂教学是不是围绕三维目标来实施。三维目标中的情感目标最主要就是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向往,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去学习去实践,在座的都是省级名师,比我有的机会好很多,你们应该要好好珍惜。

 

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特级教师陈日亮在报告中指出:作为名师,首先要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科。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师都要多读书。要让自己“教有余裕”,有自己的时间不断学习。,要每天坚持读一点。教师应该尽可能有全才,理科的老师应该懂点文科,文科也要懂点理科,做到文理通融。学生喜欢学问大的老师。名师“身教重于言传”。陈老师总结说语文是一门心灵的学科,行为的学科,再一个就是身教的学科。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不仅学书本的,也会学习教师的行为,教师要做到一丝不苟。一个名师可以没有格言,但不可没有主张;可以没有风格,但不能没有模式(基本的教学方式)。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洪明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指出:我省名师培养人选要多跟导师互动,名师要有较高的研究层次,教学中要增加研究的分量。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也是符合专业实际的,这种研究应该是符合教师特点的。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有结果管理的目标,有记录,有保存,最好有档案。还要有过程管理方面的,有些事未必有直接结果,但做和没做是不一样的,要建立自己的专业成长档案袋。

 

本次研修的第二阶段,我省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李钢、杨良雄、李林川、林晓枫、林碧珍、金瑞蕾、陈瑞清、阮光清、吴海云等十多位名师培养人选现场作了展示汇报。

在此次研修上,与会专家和名师培养人选就当前有效教学与名师专业成长问题展开深入的研讨,这对于我省名师培养人选更新教育教学新理念,促进省内外名师学术交流,进一步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集中通识研修取得了圆满成功!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8021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