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 阮光清:鹭岛厦门跟班学习 论证名师成长课题
- 下一篇: 福建省名师培养人选第二次通识研修在武夷山市举行
当前位置:首页 >体育天地
什么是名师?——名师不是标签、不是荣誉
今天武夷山通识研修进入第五天。昨晚下了场阵雨,早上感觉舒服多了。自从入住武夷华南世新大酒店以来,只听说我们是处在武夷山脚下,但还没真正感受武夷山的美景。有的只是从酒店里一群群旅游团队来去匆匆的身影,传递着景区旅游快乐的氛围。但此处总算是远离喧闹市区,远离校园繁杂事务,能够静心读书的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上午,是名师个案交流。场场精彩,个个潇洒。余教授点评和总结时,脸上总是写满笑意,道出一年带徒培训,初显成效的幸福感。
首先,是名师专家团的导师王云生老师的导引。他是福建教学学院特聘学科顾问,中学化学特级教师,原福州八中副校长,《化学教育》现任编辑。他的主题是:关于“名师”的三点思考与感悟。什么是“名师”?名师是怎样的?成为名师的自身要素是什么?追问?令人沉思!
什么是“名师”?——
“名师”是怎样的?——王老师说:“名师在职业客观发展的趋势中自觉地否定与超越。他能认真干、被认可——受欢迎、获常识——识潮流、辩方向——善探索、有主张——有团队、成流派。”
成为“名师”的自身要素是什么?——
王老师,名师三问?三答!引发大家思考,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让我们明确方向,自觉探索,永无止境。
接着,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林碧珍老师给我们带来“做有思想的教师 追求有思想的课堂”——个人成长规划和课题研究实施情况汇报。她从“追求有思想的数学课堂”的教学主张和“简约但富有思想”的教学风格出发,通过对数学教学思想的预热、转化、沉淀、延伸四环节的学习、研究、实践、深淀的循环往复探索,告诉我们她和她的福州数学名师团队开展“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的渗透”课题研究的成长经历及成果,提出了名师成长的教学三重境界: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悟人渔识。林老师的教学主张、教学风格、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环环相扣,告诉我们名师成长靠实践,离不开实践。
接下来,福州市鸟山小学音
最后,是幼师组代表建瓯市实验幼儿园吴海云老师汇报。她的主题是:“科学玩、有效学、本土化”。她从幼儿感知特点的理性思考入题。提出现实中幼儿身体素质差的客观问题及原因,并分析幼师组织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她通过“教什么?怎么教?”来谈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的“科学、有效、本土”的思路与方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选择内容——内容科学,才能有效;根据本地的条件资源选择内容,因地制宜,才科学。通过体育课、课间操、区域性体育活动、亲子体育、社区体育解决怎么教。不同的活动形式和区域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目标。幼儿老师重视学生的身体教育,这个课题和我们的体育教师是走到一起了。我感到特别兴趣。她从分层次、分年龄、分区域、分项目等人手,手段科学,方法灵活,评价、测量科学,数据说话,是很好的一个课题设计。她说:“我的课题成果,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成长,学生体质进步了,就是我的成果,对我是最大的安慰”。说得多好,名师追求什么?我看最重要的是当下——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离开孩子的发展,离开学生体质的增强,谈教师的论文、个别学生的比赛名次、赛课的成果可能都是虚无飘渺、空中楼阁。我为吴老师在学生体质方面的深入探究、科学方法、求实态度叫好。
一转眼,半天学习又过去了。对我来说,我收听了名家的解读,名师的讲解,同伴的报告,我拍摄了他们授课的精彩瞬间和课件。我看这要比到武夷山九曲溪漂流、拍摄武夷山的美景好上一百倍啊。感谢我们的名师成长团队的导师和同学们。
今天还是个丰收日,真好!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8021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