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德育在线

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
作者:宁委文明办联〔2013〕2号|ndsxd@qq.com 来源:市教育局|http://www.ruangq.com
发布日期:2013-02-25 22:52:51 阅读:2052次
 

中共宁德市委文明办

中共宁德市委教育工委

宁德市教育局

宁委文明办联〔20132

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

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文明办、教育工委,各县(市、区)教育局,东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文明办、教育局,市属中职、中小学校: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通过有效途径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市决定从2013年起在全市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中华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活动,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了保证该项活动深入、健康、持续、有效开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依托学校教育资源和优势,发挥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相关课程、课外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积极实施经典诵读活动,使其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通过活动的开展,引领广大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感受领悟中华经典,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诵读及讲解经典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探索学校开展经典诵读、讲解的有效途径,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推进经典诵读活动的持续有效开展。

  三、主要任务

  开展活动的学校应形成明确的指导思想、思路、机制、措施和方法,在相关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科建设、活动开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创新、有特色,并取得显著成果。

  (一)广泛深入开发、建设课程体系

  1.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市、县(市、区)中小学校应注重学科教学渗透,在语文、历史、音乐、美术、德育类等课程中融入并强化经典讲解、诵读内容;要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并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

  2.鼓励开发经典诵读、讲解专门课程。中小学校要把经典诵读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按照课标和有关文件要求开设写字课。

  (二)结合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应结合办学特色,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形成品牌。利用班团队会、团组织及学生会和社团活动、兴趣小组、课外实践活动等现有载体形式,围绕经典鉴赏、诵读艺术及书写技能培养、展示,开展生动、多样的主题活动、竞赛活动、展示活动等。

  2.应注重营造富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育人氛围,以音频、视频、书画等生动形式及校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墙报、校刊(报)等载体展示中华经典及诵读、书写、讲解实践。

  3.倡导并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普及工作,促进校园文化向社会辐射。

  (三)培育师资队伍

  市、县中小学校要积极建设经典诵读、书写、讲解优秀师资队伍,并以此带动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为全面推进经典诵读活动储备人才。市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制订名师培养计划,举办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建立人才库。

  (四)形成教学、科研成果

  市、县(市、区)中小学校可组织力量选编经典读本及诵读、书写、讲解材料、教辅,提供教学资源;对经典诵读、书写、讲解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研究,结合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法及组织实施等进行专项科研,对做法和经验及时进行整理和总结交流;建设相关科研和教学基地。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委文明办、教育工委、教育局要加强对当地中小学校经典诵读活动的组织实施,统筹安排本地学校的相关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目标考核方案,加强指导监管,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市、县两级中小学校应及时收集经典诵读活动进展情况及经验,充分发挥当地新闻媒体、校园宣传媒介的作用,以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活动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并将相关活动图片和文字稿件(含电子版)报送宁德市文明办、教育工委、教育局。

  (三)提供经费保障。市、县两级中小学校应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经典诵读活动,各县(市、区)教育局应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搞好骨干师资培训,举办经典诵读展演和竞赛活动。

附件:一至九年级经典诵读参考篇目

(此页无正文)

中共宁德市委文明办         中共宁德市委教育工

宁德市教育局

  2013年2月5

抄送:省文明办、市文明委领导,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文明委

中共宁德市委文明办                      2013年2月5

 


附件:

一至九年级经典诵读参考篇目

一 、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注释版的《弟子规》、校订版的《朱子童蒙须知》、校订版的《对韵歌》。

  (二)古典诗词: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夏日绝句》、《望天门山》、《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

   小学五六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弟子规》、注音版的《孝经》、《颜氏家训·风操第六》、《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二)古典诗词: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竹枝词》、《泊船瓜洲》、《望湖楼醉书》、《春江晚景》、《题西林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赠花卿》、《示儿》、《石灰吟》、《竹石》、《过零丁洋》、《黄鹤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天净沙--秋思》、《渔歌子》、《独坐敬亭山》、《春望》、《别董大》、《竹里馆》、《春夜喜雨》、《乌衣巷》、《望岳》(杜甫)、《观书有感》(朱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满江红》、《如梦令》(李清照)、《念奴娇·赤壁怀古》、《关雎》(诗经)

  二、 初中阶段

   七年级(初中)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弟子规》、注释版的《颜氏家训》的第九、十、十一、十二篇章及校订后的《论语》(上)

  (二)古典诗词:

  《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唐)、《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夜雨寄北》(李商隐·唐)、《泊秦淮》(杜牧·唐)、《浣溪沙》(晏殊·宋)、《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如梦令》(李清照·南宋)、《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山中杂诗》(吴均·南朝)、《竹里馆》(王维·唐)、《峨眉山月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唐)、《滁州西涧》(韦应物·唐)、《江南逢李龟年》(杜甫)、《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约客》(赵师秀·南宋)、《论诗》(赵翼·清)

   八年级(初中)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弟子规》、注释版的《颜氏家训》的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篇章的诵读及读校订后的《论语》(下)

  (二)古典诗词:

  《长歌行》(汉乐府) 、《野望》(王绩·唐)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黄鹤楼》(崔颢·唐)、《送友人》(李白)、《秋词》(刘禹锡·唐)、《鲁山山行》(梅尧臣·北宋)、《浣溪沙》(苏轼·北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赠从弟》(刘桢·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无题》(李商隐·唐)、《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九年级(初中)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弟子规》、注释版的《道德经选》及校订后的注音版《礼记选》。

  (二)古典诗词:

  《观刈麦》(白居易·唐)、《月夜》(刘方平·唐)、《商山早行》(温庭筠)、《卜算子·咏梅》(陆游)、《破阵子》(晏殊·宋)、《浣溪沙》(苏轼)、《醉花阴》(李清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明)、《从军行》(杨炯·唐)、《月下独酌》(李白)、《羌村三首》(杜甫)、《登楼》(杜甫)、《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望月有感》(白居易)、《雁门太守行》(李贺·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别云间》(夏完淳·明)。

版权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所有 备案号:闽ICP备18021021号-1